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吶喊(Scream) 現身MOMA


儘管經濟仍然不景氣,2012年的52日,Sotheby 以超過119百萬美元的天價賣出孟克(Edvard Munch)的「吶喊」(Scream),以往的最高記錄是三年前畢卡索的 “Nude, Green Leaves and Bust” ,當時賣出的價錢是1億6百萬美元。金融海嘯的當下,這樣的價錢更顯出金錢的虛幻和價值的不真實,或許也更加凸顯出吶喊所表現出的矛盾與掙扎。

吶喊在現代藝術之中所表現的是一種心裡上的苦難,破碎且動搖的心神。孟克所描繪的不只是個人的心理狀態,而且是一種集體的心理情緒,在1893年他創作這幅畫時,想要記錄「現代的精神生活」(the modern life of the soul)。以往孟克的這幅畫被視為表現主義對於精神世界的一種描繪,透過扭曲的形象以捕捉心裡的情緒,夾雜著某種悲觀的世界觀。

孟克的心靈是引領時代的,或許在這個時代,讓「吶喊」成為最高價的繪畫,反而具體的展現時代的精神,在將近一百二十年之後,吶喊觸動著所有觀者的心,我們已經有足夠的品味可以欣賞這幅畫,成為我們這個混亂且喧囂的時代最好的代言畫作之一。
在四幅提名為「吶喊」的畫作中,只有這一幅還搭配著孟克的詩句,翻成英文後為: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road with two Friends /
the Sun was setting – The Sky turned a bloody red /
And I felt a whiff of Melancholy – I stood /
Still, deathly tired – over the blue-black /
Fjord and City hung Blood and Tongues of Fire /
My Friends walked on – I remained behind /
– shivering with Anxiety – I felt the great Scream in Nature 

孟克的這幅吶喊始終都在私人的收藏之中,美國只有華盛頓展出過,其他地方的觀眾完全沒有機會看到原作,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201210月底開始展出六個月,透過來往於蒙特婁與紐約的機會,在11月初有機會看到這幅傑作。
 我並不嫻熟於繪畫,不管是自己創作或是欣賞,觀賞畫作對於我而言,講求的是觸動心靈的感覺,關於畫的構圖、顏料和技法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在世界不同的博物館參觀,看到有些作品的原作,與我在電腦前或是畫冊上所見時,感覺沒有甚麼不同。當我見到蒙娜‧麗莎的原作時,和我預期看到的感覺相似。然而,孟克的吶喊卻不一樣,雖然我已經在不同的媒體上看過這幅畫作,但當看到原作時,發現再好的複製技巧也無法捕捉它的色調,也無法捕捉那一瞬的難忘感動。

在一個令人沮喪、充滿恐懼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有自身的「吶喊」、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孟克以畫作表現了一種緊張感、一種共通的情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