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古都的傳統與現代:同志社大學 (上)

2016年的AAS-in-Asia在京都的同志社大學召開,而非京都大學,更具有代表性。同志社大學是京都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象徵之一,讓古都具備現代性,並且具有宗教自由、女權解放的時代意義。

2014年的大河劇《八重之櫻》刻劃新島八重的人生,出生日本東北的她,是日本從傳統走向現代的新女性。櫻花是春天的使者,經過寒冷的冬天後,萬物伊始,同志社大學的創辦人新島襄和妻子新島八重,以及八重的哥哥山本覺馬,三人在京都最為衰落的時候,為這個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從小練炮術的女性

新島八重本名山本八重,出生於日本東北的會津藩,家中世代傳授槍火炮術。八重於1845年出生,為家中的第五個子女、第三個女生。山本覺馬是八重的哥哥,兩人相差十七歲。

據說八重從小就像男孩子一般,不僅個性好強,還可以揹著六十公斤的米跑步。八重除了學習裁縫、煮飯和掃除等持家必須的技能,還學習刀劍和炮術。會津藩充滿尚武的精神,不僅男性習武,女性也具備用刀用槍的技能。八重的槍術主要是哥哥山本覺馬所授,十八歲時槍術就相當精湛。

當八重長大成人之際,剛好迎來了日本的開國。1853年在江戶的幕府將軍因為美國人要求通商,放棄鎖國的政策。全國的諸侯和武士對於幕府喪權辱國的作為感到不滿,重新思考日本的政治體制。

雖然會津在日本的東北,離政治中心的江戶和文化上的象徵京都非常遠,但是幕末的動盪也波及到了會津。對於會津而言,京都的局勢更為重要,因為會津藩正是決定京都治安與全國治亂的關鍵。

破敗的京都

江戶時代在京都的天皇和實際的政治沒有關係,僅是一個文化和禮儀上的象徵,但是到了國家危急之際,開始有人覺得天皇才應該是日本政治的掌權者。

於是,本來日本各地的諸侯在京都的宅邸只是用來買紀念品和土產的,但是幕府末年的動盪時期,深怕有人「挾天子以令諸侯」,各地的藩主紛紛向京都湧入。幕末最重要的薩摩、土佐和長州藩在京都都有面積相當廣大的宅邸,不少家臣和武士都進駐於此。

薩摩藩於1862年帶了一千名的藩兵,名義上是要向朝廷表達意見,但其實是想在京畿重地擁有武力。諸藩看到薩摩的動作,紛紛也帶兵入京。幕府深怕京都的局勢不穩,所以命令會津藩主松平容保任職京都守護的職責,糾察反幕勢力,八重的哥哥山本覺馬也隨著藩主一起到京都。

京都聚集不同意見的陣營,主要分為支持朝廷的「尊王」、反對幕府開國的「壤夷」和支持開國、擁護幕府的佐幕派。除了在政治上相互鬥爭外,也採取暗殺的手段,除了武士外,也波及於一般民眾,常常有屍首暴露於市街上和鴨川邊。

「蛤御門之變」

不同派別的鬥爭演變為1864年的「蛤御門之變」,擔任京都守護職的會津藩打算驅除支持朝廷的長州藩,跟薩摩藩結合。佐幕派在京都獲得實質的權力,大力掃蕩壤夷派,但這個舉動反而讓對手團結起來,決定與幕府勢力決一死戰。兩派於719在京都展開大規模的巷戰。

由於兩派在「蛤御門」一帶使用西洋的大砲、長槍相互攻擊,也引發相當大的火勢,京都有兩萬八千戶的民宅遭到焚毀,市區付之一炬,明治維新後才漸漸恢復原有的市容。
 
然而,歷史的發展總是令人意外,本來敵對雙方的薩摩和長州卻意外的結盟,整體形勢為之逆轉,幕府無法掌控大局,喪失統治天下的權威,而幕府最大的支持者會津藩也成為眾矢之的。

新政府的眼中釘

會津藩為什麼一直是德川將軍的支持者?源於第三代將軍家光委以重任,信任會津藩的忠心,託孤四代將軍家綱,而會津藩長期以來也和將軍維持良好的關係,甚至在家訓中明載:「大君之義、一心大切、可存忠勤、不可以列國之例自處焉、若懐二心則非我子孫、面面決而不可従。」

然而幕府失勢後,末代將軍德川慶喜於1867年將政治的權力歸還給天皇,即是所謂的「大政奉還」。本來佐幕的會津藩似乎在時代的變局中站錯了位置,而且明治新政府也將會津藩視為是建立新權威的首要敵人,要會津藩斬首自己的藩主,並且開城投降。

士可殺、不可辱,會津藩拒絕如此嚴苛的條件。藩中的男女老少都加入了戰鬥,死守會津的首都若松城。山本家聽聞所有在京都的會津藩士都遭斬首,以為山本覺馬也在戰役中陣亡,而八重的弟弟也在會津戰役中罹難。八重雖然是女兒身,也斷髮、服男裝、持槍,決心為藩、為家族而戰。

雖然會津藩在鶴城的決定性戰役敗戰,但會津全體上下決一死戰,在歷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名聲。戰後,明治政府將會津的武士流放到本州最北的下北半島,八重的夫婿也跟著北遷。據說為了不連累八重,在戰爭之前就已經離婚了。

八重全家到米澤居住,但在所有的壞消息中,突然來了意外的好消息。本來以為過世的哥哥山本覺馬仍留在京都,事隔九年找到了八重。日本政局已經翻天覆地、是另外一番局面了,而山本覺馬也在京都過著不同的人生,八重決定到京都找他的哥哥覺馬

京都的冬天

天皇於明治維新中得到實際的權力,京都人以為復興的道路來了,作為新國家和新政府的首都,一定會有大刀闊斧的計畫。然而,明治維新對於京都而言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天皇於1869年東巡不歸,將以往的江戶改稱「東京」,作為帝國的新首都。隨著天皇東巡的還有貴族、諸侯和大批的官吏,後來連皇后也前往東京。而京都改為「京都府」,成為了一個地方都市。

當京都瀰漫在一股衰落的危機中時,此時山本覺馬、山本八重和新島襄在京都的相遇,讓京都成為了一個不一樣的城市,一個宗教、教育自由的新城市,為京都帶來維新的風氣。下一集讓我們來看山本覺馬和新島襄的故事,他們一起為京都的現代化而努力,並且建立了同志社大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