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與權威,兩者合一或許是中國帝王的寫照。然而,幕府時代政治的核心即是兩者分離。
天皇萬世一系,菊花王朝超過千年的歷史,據說血脈一貫。然而,中國的皇帝,以秦始皇而言,傳至二世、三世,王朝就已經崩潰。
原因之一或許就是天皇只是象徵,是權威;而將軍則是權力、武力與實力的代表。故權力與武力衰落時,強者取而代之,一統天下。
從京都的規劃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權力與權威的不同展示,京都御所與二条城即是天皇與將軍之間關係的最好寫照。
離京都御所不遠的二条城,最早由織田信長所建,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後身亡,豐臣秀吉取而代之,也在今日的二条城之北蓋了聚樂第,並且邀請天皇來作客。
為什麼總在二条附近?原因無他,在天皇御所附近展現其權力,天皇的權威也得仰仗將軍的權力扶持,才能使權威維持不墜。
目前的二条城為德川家康所規劃,26萬平方公尺的土地,足以與御所相抗衡。將軍平時在江戶,只有上京時才至二条城休息。
當時命令上千戶人家遷移所蓋的二条城,不只是宮殿,尚有護城河環繞。二条城不是為了防禦,護城河充其量只有象徵的意涵而已。
如此廣大的土地,也只歡迎了德川將軍兩次,一次是寬永三年(公元1626年),水尾天皇大駕二条城,德川家光率家臣迎接;另外一次明正天皇即位,德川家光率領三十萬人入京慶祝。
德川幕府的兩百多年間,將軍的權力鞏固,沒有必要到京都造訪天皇,反而是天皇的使臣經常到江戶溝通。權威與權力孰輕孰重,由此可知。
二条城
相比於其他城市,京都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所遭到的轟炸顯得輕微許多,二条城的整體布局目前還維持四百年前的結構,除了寬延三年(公元1750年)天守閣因為大火而燒毀,本丸與二之丸的內部還可以看出德川將軍所營照的權力象徵,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開年的日本行,住在二条城對面的全日空飯店,每天俯瞰二条城。日本的城池,不管是二条城或是現在東京的皇居,城址之內總是被重重的樹木所包圍。春天盛開櫻花,秋天則是楓紅一片,花朵不盛的冬夏仍是綠蔭,充分展現日本人與自然共生的精神。
目前二条城開放的主要是二之丸,為德川將軍接待地方諸侯和大名的所在,其結構與裝飾最能展現將軍的權力。建築的結構分為「遠侍」,為大名入城之後休息的地方;「式台」則為大名們獻上禮物給將軍的地方;「大廣間」為將軍接待大名的場所;「黑書院」則是將軍接待親近大名的場所;「白書院」為將軍的生活空間。
二条城室內的障壁畫由狩野探幽為首的狩野派畫師所繪,狩野派從室町幕府時代發展起來,一直到幕府末期的四百年間,在親兄弟、子孫之間傳遞著畫風與技巧。他們是戰國時代武將們最為喜歡的宮廷畫家,曾經為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等武將工作。
德川將軍一統天下後,也私淑狩野派的畫風,覺得其藝術風格最能展現其權力的象徵,二条城的「障壁畫」由狩野一門畫師所承擔。
障壁畫是甚麼?在安土桃山時期,諸侯大名們紛紛建造城郭,天守閣在各地如雨後春筍般的成為城市的象徵。因應大型建築內部的裝飾所需,展現城主的文化涵養與品味,障壁畫成為最好的工具。
雖然美術史上經常批評御用畫師或是宮廷畫匠們的匠氣太重,缺乏創造力,講究工筆而無藝術的原創精神。但對於將軍而言,宮廷畫師最能利用藝術展現權力。而狩野派對於工匠傳統的運用,演繹得淋漓盡致,在既有的傳統之中嘗試創新。
在二条城之中,大廣間最能表現將軍的權力,九十二疊塌塌米大小的空間之中,將軍坐在遠方,接見眾大名。狩野探幽的障壁畫以金色為基底,以巨木和松鷹圖為主題,松樹只畫上半部,樹幹的方向指向將軍前方安座之處,使得觀眾的視線主動的向前移動,除此之外,還造成一種距離感,使得主臣之分的距離更加明顯。
整個大廣間都以松樹為主題,親臨現場的人並不會覺得畫面單調。相反的,參觀的時候先是驚訝於整體空間的肅穆,然後對於以金色為底的光芒感到震攝,接著看到松樹的枝幹和樹葉。除此之外,畫面呈現遠近之感,上面還有一些象徵吉祥的孔雀與鳳凰於其間。而松樹的主題展現德川將軍的氣度與哲學,在這裡接待天皇的德川家光,已經是第三代的德川將軍,不再是馬上打天下的武將,而是和
當將軍安座於大廣間,接見眾諸侯大名,感受的氣氛或許已經不是幾十年前戰國時代烽火連三月的戰亂歲月,而是一個承平時代的開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