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5日 星期日

溫泉與文學--嵐山光三郎的《ざぶん 文士放湯記》


氤氳的煙霧、溫熱的泉水,在加拿大住久了,時常希望有熱呼呼的泉水可以享受。出了國以後才發現泡澡或是溫泉的習慣,並不是一種藏於民間、隨手可得的文化。

國外的Spa還增加了按摩和護膚,不花點錢很難享受到放鬆的感覺。有時候,在大雪紛飛的夜晚,路上積滿數十公分的雪,房內即使開著暖氣,仍然渴望著在大浴場中泡澡的感覺,汗珠將身體中的寒氣一點一點的逼出來。


自然與人類的關係或許是文化產生的重要元素之一,而不是必然的因素,在很多具有火山地形與溫泉的地方,也只有日本產生自身獨特的溫泉和洗浴的文化,而台灣的溫泉文化多半來自日本殖民的影響。

在日本長野旅行的時候,多山的長野,重重的山脈圍繞的高原,冬季寒冷,大雪積滿了群山。溫泉不只是人怯寒的好地方,猴子也會在溫泉之中享受泡澡酣暢淋漓的感覺,紅通通的臉,帶著滿足,相互幫身旁的猴子抓癢挑蝨子。


或許是動物天生的本能,知道如何利用天然的環境享受,也知道利用自然幫助自己的身體循環、暢通血路。

而溫泉除了是一種消除寒氣的方法,泡澡、洗浴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不少的文學作品也由澡堂的煙霧之中誕生。

溫泉與文學的關係,嵐山光三郎研究得最為透徹,除了是小說的創作者以外,由於家學淵源,對於文人間的故事知之甚詳。熟悉文學創作背後的作者、知道作家如何創作,並且與同時期的作家交流,激盪與刺激出不同的文學作品。


從作家的個性了解作品,由作家的生活體會其作品,嵐山光三郎對於明治文人的食物愛好寫下《文人的飲食生活》。飲食的愛好有如一個人的作品,對於作品的要求,也會反映在飲食的追求上。

在《噗通!從溫泉出發的近代日本文學史》(ざぶん 文士放湯記)一書,嵐山光三郎從不同作家對於溫泉的洗好入手,宛如穿越劇一般:

深山幽谷的靈氣使我甦醒,裊裊升起的熱氣中,只見一道光射進山巒間,我彷彿置身古老的氛圍。現在的我究竟身處現代、明治抑或是大正年間?我走進時間的迷宮。

穿越時代,來到二十世紀初期關東大地震發生的時期,住在東京的川端康成幸運地逃過一劫,沒有受到地震的侵襲。然而,存活下來的川端康成心裡卻擔心著之後如何洗澡。地震之後不久就到了伊豆,在溫泉鄉開始思考自己的文學之路,最後伊豆的泉水為他的文學生涯添注了重要的作品,即是描寫溫泉舞孃的《伊豆的舞孃》。
 



溫泉使人舒暢,肌肉放鬆的同時,心情為之愉悅,腦袋的緊張感也消除了。在溫熱潮濕之中,心靈與腦袋都漸漸空了起來。有時在這樣的情境中,突然靈光一現,獲得一些苦思不得的靈感,了解一些平日忙碌生活無法得知的道理。

時代再往前穿越,到了明治時代。按照司馬遼太郎的說法,明治時代的文人們帶著「樂天主義」的理想活著,面對著剛統一的國家,西方所傳進的文明沒有使它們恐懼,反而帶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學習。

當時的代表文人像是夏目漱石、正崗子規們,從舊社會的束縛下解放出來,以新思潮與文風改變文壇,他們對文學都有不同的抱負,相同點則在於都是溫泉的愛好者。



夏目漱石與正崗子規都是東京大學的同學,漱石的英文造詣極好,東大英文科第二名畢業,但個性古怪,在東京高等師範學校與同事相處的不好,最後憤而到四國的松山當英文教師。

當時在松山的正崗子規,因為肺癆正在家鄉養病。漱石之所以會到松山的鄉下教書,除了薪水不錯,也有老友相伴外,按照嵐山光三郎的說法,還有道後溫泉。


夏目漱石與正崗子規在溫泉之中闡述對於文學的理想,對於時勢的看法,漱石以子規的為人作為日後小說《少爺》的藍本。而子規則在此時有了文學革命的想法,成為日後創作俳句的靈感泉源。

暖熱的泉水,從地下深層之處冒出,有如深層的思想從腦袋中靈光一現,問渠哪得流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在創作的過程之中,難免會遇到瓶頸,透過溫泉使自己休息、身心舒暢。

《羅馬浴場》(テルマエロマエ)漫畫中的男主角路西斯,是一名羅馬時代的浴場設計師,追求心目中理想的浴場,希望為帝國注入一股新的浴場文化。在苦思不得其解之後,疲憊的身體、苦惱的心情只能透過泡澡得以忘卻憂愁。在泡澡的時候,意外的捲入澡堂的漩渦,穿越時空到了現代的日本,這群矮小且面貌特徵不明顯的族群被他稱為「扁臉族」,但身為羅馬的設計師,卻發現這群野蠻人有著高度的浴場文化。

嘗試解決、突破現實的困境、尋求新的方法,不管是文人,或是浴場設計師,或是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之中,泡澡使得一天的生活有了休息的時間,一個日常生活的逗點,一個休息的時刻。放鬆心情,緩慢身心,得以做白日夢,讓夢想馳騁,穿越時空,構思筆墨,使得回到生活時更加有活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