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別腹」與鑑善良房


日文的「別腹」(べつばら)望文生義指的就是另一個肚子,俗話的意思就是明明已經吃飽了,但看到甜點就又食慾大開,彷彿又有另外一個肚子。

在中文的俗話中,也常說「另一個胃」,不知是否是從日文而來,還是對於甜點的需求四海皆然。或許是文化上的差異,雖然中式飲食當中也有不少甜品,但感覺上男性對於甜點的渴望似乎較低。故在俗語中大部的說法都是女人有兩個胃,一個是正餐,另外一個則是甜品。

但在日本的飲食中,甜點的文化似乎是全民運動。西式的洋菓子似乎較受女性歡迎,而日式的和菓子則是男女都喜歡。

 

和菓子的傳統相當久遠,是日式飲食文化重要的一環,和飲茶的習慣密切相關。喝不同的茶,搭配不同的菓子,季節不同,也會有不同的搭配,色澤、造型和甜度都會按造四季的變化而調整。

雖然我無法參透和菓子的學問,但帶著喜愛甜食的心,以門外漢的心理嚐鮮,只管好吃與否,不管是否能參透其中的內涵。



京都的菓子店何其繁多,往往這邊吃一點,那邊吃一點,在人來人往的祇園,店家林立,造型小巧可愛的糖果俯拾即是,我們挑選了花見小路上的鑑善良房。店家外面為紅色布幔的暖簾,進去之後,木製的櫥櫃,呈現古典的氣氛。

鑑善良房就像是京都常見的老店,百年似乎是個起點,從江戶時代中期即創業,順應京都的季節與節慶,或是不同茶藝所需的要求,提供京都居民享受即時的甜蜜。

服務生領我們進去,雖然不是日式的桌椅,但氣氛柔和,乾淨舒適,面對窗外的小庭園。隨著送上兩杯熱茶和兩顆菊壽糖,搭配熱茶之後,嘴巴之中的甜意逐漸化開。

 

我們點了鑑善良房的招牌葛切(くずきり),葛切就是細長且晶瑩剔透的涼粉,由葛根製成,葛根的營養價值極高,在中國主要生長在南方,有「北有人蔘,南有葛根」的說法,中國人主要將之做成藥品,是中藥的一種。而愛吃甜食的日本人將葛根磨成粉之後做成甜點,像是「葛餅」「葛焼羊羹」「葛饅頭」等都是常見的和菓子。

點餐之後,上來的是深綠色且厚重的漆器組,和菓子果然不只是滿足口腹之慾,盛放的器皿也相當講究。打開之後,分為兩層,下層是放在冰水之中的葛切,上層是濃厚的黑糖蜜。
 

白色的葛切、黑色的糖蜜,將帶點透明的葛切浸潤於糖蜜之中,以吃麵的方法夾起,讓滑溜溜的粉條滑進嘴裡。鑑善良房的葛切注重粉條的滑嫩,帶點彈牙的口感。糖蜜隨著粉條在口中咀嚼時,香味也隨之散發於口腔之中,吞下時又不覺得甜膩。

冰涼的麵條滑入食道之中,即使剛才已經在別的地方飽餐一頓,似乎也被這柔軟的滋味打開了另外一個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