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書與人
作為一種人生選擇,在職業的選擇上,我們從小就被教育,想著未來要做什麼以投入社會,社會的範疇就是由不同職業所形成,如果不在這些範疇之中,做個無業游民,會被認為是懶惰或是危險,因為無法被歸類,不屬於任何群體之中,在管理上有問題,所以每個人被教育成需要選擇一個領域發展,專業是區別人與人之間社會化的重要指標。
然而,什麼樣的工作是讀書呢?的確,讀書是很有意思的事,但在讀完了一天書後,隔天起來再讀一天,明天睡醒又接著讀,外面有時下著大雪,有時陽光灑入,我只能在此時辨別與昨日的不同,在月曆上寫下今天讀的範圍,才能理解到時間在運行之中。時間,就在這一本書與下一本之間流過。
大江健三郎最近有一本說「書」的書《讀書人:讀書講義》(読む人間-読書講義),作為一個小說家,他也自認是一輩子在讀書的人,在書中認識自己,並找到生活應該有的狀態:
所謂人,應處於什麼狀態才合適呢?……與這些書邂逅相遇,我覺得寫出自己所發現的這些書的那些人,都是我真正的老師。
就這樣,只要發現自己的第一本書,你便可以由此延續下去,從而創造一個平台。在此基礎上。如果能擁有這些書召喚而來的其他書籍就更好了,你甚至可以因此而等候著那些書為你召喚而來的相關人士。某時,那些人就真的會作為師長作為朋友出現在你的面前。有了這種感悟方式,有了這種好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藉助這些好書,你所想像的那個不可思議的人就會現身而出。
11年的初始,我從四川、台北、北京,回到了蒙特婁,開始有比較長的時間布局自己的計劃,在反覆與老師討論的過程中,決定下一本書,寫報告、再討論,然後再拿起下一本……
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說:「書籍的擺放位置會隨著個人生命的進程、成長的際 遇而有所轉變。....當藏書失去它的主人,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班雅明作為一個創作者,卻最想完成一本完全由引文組成的著作。書與人,最後無法分辨。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