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拉丁文學習雜記



一個夏日,從蒙特婁出發到巴黎,巴黎再回台灣,由台灣再飛往香港、上海,接著無錫、揚州、南京、太原、五台山、大同,以至於東京而回到蒙特婁,花了兩個多月,地球轉了一圈,五月初離開蒙特婁時還帶著點春天的寒氣,七月底回來時已經是盛夏了,春末學期結束時,本想帶著一堆書在假期中閱讀,從小說、雜誌以至於各式各樣的讀物,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一個學期拿五堂課總是無法負荷,10年的Winter term一口氣拿了四堂graduate level的課,外加一堂一學年的Latin,下學期剛開始時已經有點無法應付,到期末時只能全面棄守,好險這堂課還有supplemental exam,有補救的機會,supplemental exam在八月中,從五月初算起,還有三個多月可以準備。



離開蒙特婁時,指導老師Prof. Yates必須審核我這一學年的表現和討論之後的發展,它知道我得參加supplemental exam,沒有任何不悅或是責難我不夠認真的樣子,相反的,他理解對於一個以中文為母語的人,面對拉丁文時會碰到的問題,他的專業背景雖然是中國古代史,但拉丁文和古希臘文的程度都很好,所以給我的建議尤其寶貴。其次,他也要我思考如果以秦漢和羅馬帝國的比較作為未來論文方向會遇見的問題,如果我同時決定兩者都為主修,我就必須符合兩方面的專業要求,以中國史來說,除了修課之外,日文是另外一個必須的條件 (中文或是文言文當然是不可或缺);以羅馬史來說,在修課之外,我可能還要有三年的拉丁文,外加法文或是德文作為研究的基礎,Prof. Yates要我準備拉丁文時,順便思考我是否在未來可以完成這些工作,或是我可以把中國史當成主修,羅馬史當成副修,這樣在使用材料上可以使用英文或是翻譯的材料,Prof. Yates 用它那平緩且低沉的聲音,帶著關懷,要我好好準備考試,並且寫信給Classics Student Association詢問能否提供Latin tutor 的機會。

我帶著課堂上用的Wheelock Latin和上課用的資料離開蒙特婁,當我在世界各地,有空就準備我的拉丁文。利用比較多的休暇時間,我開始整理拉丁文的文法,並仔細的熟記每個字詞的詞根與它的變化,嘗試瞭解每一個詞句的意義。對於現在拉丁文的學習者而言,對話與聽力並不是重點,它是一種歷史的語言,除了梵諦岡以外,當代沒有國家在使用拉丁文,但它的重要性在於文化、歷史與西方文明之間的關係,羅馬帝國約莫在兩千年前一統歐洲,將他的文化和語言散布至歐洲所有的地方,從基礎的字母A、B、C到藝術與文學,西方各國的文化無不以羅馬為圭臬,對於歐洲歷史研究者而言,十八世紀以前的歷史文獻都以拉丁文寫成,對於我來說,拉丁文是完成我中國與羅馬比較歷史研究計劃的首要條件。



五月在巴黎時、六月在台灣時,甚至七月在五台山上,空閒時我都背著拉丁文的單字,七月底回到蒙特婁時,開始與Prof. Yates幫我找的拉丁文家教合作,對於拉丁文這種無需與人溝通的語言,最重要的就是將它翻譯成當代的語文,不僅只求閱讀意義上的理解,還要通暢的將它翻譯成貼切的英文,並且瞭解每個字彙在文法上的意涵,我在每次上課前都會翻譯一些選好的文章,包括The Gallic War 、Livy、Vergil……等,先將文章寄給家教,讓他知道我在哪些地方翻譯出了問題,對於一個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學習拉丁文還必須克服英文的問題,有時翻譯拉丁文,問題並不出在於理解上的錯誤,而是英文翻譯上的文法,或是不夠通順。

在與家教工作一個月後,對於基礎的拉丁文我已經有一定的自信,不管是在拉丁文,或是書寫的英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考試前,我已經放寬心情,睡好覺並且準備發揮實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