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akeasy” 或許還是跟說話有點關係,說話小聲,不要引起別人的注意,甚麼場合下用呢?專指那些在賣私酒的場合,就是非法酒吧。十九世紀末賓州的一些地方,有些人專釀一些便宜的私酒販賣,有些地方叫 “blind pig” 或是 “blind tiger” 的酒吧,私下經營,怕警察來抄,故要輕聲說話。
到了1920-1933年的禁酒令(prohibition)期間,酒的販賣和飲用在美國大部分的州都算違法,所以酒精的販賣成為黑幫盈利的工具,《教父》的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的《棉花俱樂部》(cotton club),時代背景就放在這個時代,走進長長的暗巷,一個不起眼的小門,照著暗號敲了幾下,裡面的人確認了暗號,開啟門後,歌舞昇平,每個人的桌上放著各式各樣的酒品,與禁酒令的精神完全抵觸。
1919年,Jack Kriendler和紐約大學畢業的Charlie Berns,兩個具有商業頭腦和品味的年輕人先在Greenwich開了Red Head。禁酒令的十四年中,他們在不同的地方開了 “speakeasy”,最後瞭解到他們所要服務的客群,在中城52街的第21號,離第五大道不遠處開了Club 21。
為什麼是中城呢?大蕭條時代完成的洛克菲勒中心,加上辦公大樓齊聚的Park和Madison大道,附近各行各業的菁英都在此上班,商人、大亨、藝術家、表演者和政治人物需要聚會的場所。要招待這些客人,必須讓他們感覺舒適,絲絨的椅背、白色的桌巾和水晶吊燈,雖然有點浮誇、俗氣,但完全的符合曼哈頓的氣質。Bar room的裝飾則帶點英國式的俱樂部,深色厚重的木板裝潢。除此之外,Bar Room的特色還在屋頂上裝飾了各式各樣的玩具,玩具汽車、飛機、挖土機在頭上,與整體的裝潢形成有趣的對照。
Club 21走過了禁酒令和大蕭條的時代,戰後聲譽持續成長,經歷過不同的歷史,更增加它的傳奇色彩。Club 21似乎有點像是紐約的白宮,當不同的美國總統來到紐約時,總會在這裡喝上一杯,從杜魯門、尼克森、福特、卡特、雷根、布希和克林頓。
服務生除了每個人的態度都有板有眼外,也選擇較具體面外型的侍者,有些年紀較大的可以看出一輩子都以侍者為業,服務過各式各樣的客人,出處進退恰當適中,不急不徐。
在Lounge先點了兩杯雞尾酒,和姐姐聊了一下彼此最近的學業、工作,服務生不久請我們到Bar Room用餐,菜色雖然簡單,但味道卻相當的出色,調味也不會太重,搭配雞尾酒聊天,的確是和家人聚會的好場所。1948年Lawton Mackall經典的紐約美食評鑑Knife
and Fork in New York: Where to Eat, What to Order就提到Club 21雖然是以酒吧的形式經營,卻有著世上最好的餐廳。
在晚餐後,我們沿著第五大道散步一陣子。在42街,她往Grand Central,我往Port Authority Bus
Terminal,一個往東,一個往西,分別在不同的工作上努力,親人見面,雖然只有一下,帶著由衷的溫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