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黃金紐帶與點燈:世界遺產 清水寺

京都東邊倚靠著三十六峰,從比叡山至稻荷山,除了自然景觀外,人文名勝才是東山景致美不勝收的所在,每一處、每一個轉身都值得玩味再三。

從高台寺道(一般稱為寧寧坂)、二年坂、產寧坂到清水坂,這裡似乎看不到京都本地人,滿滿的觀光客都在這段路上,不僅是仰慕世界遺產前來參觀的外國觀光客,連日本中學生的修學旅行都得到清水寺參觀。
清水寺的香火鼎盛並非一朝一夕,從平安時代就以觀音信仰聞名的清水寺,透過一代一代的努力,使清水寺不僅成為京都的名寺,還成為京都的地標,各地來的觀光客都將此地視為造訪京都必遊的地點。

京都在明治維新之後,佛教受到政府的打擊,「神佛分離」和「廢佛毀釋」的運動影響到不少佛教的宗派。當時的佛教團體意識到不能再依賴政府,必須透過在民間的影響力,才是佛教生存下去的方法,清水寺力挽狂瀾的關鍵人物就是住持大西良慶。

黃金紐帶

大正3(1914),年輕的大西良慶為奈良興福寺的貫首、法相宗管長,兼任清水寺的住持,為了籌措財源,重整教團,致力於民眾的支持和國際的交流,弘揚觀音的信仰和唯識觀法,將清水寺從興福寺獨立出來,成立「北法相宗」,自立為大本山。一般日本的佛教宗派下設有末寺(轄下的分院),也有壇家(固定的施主)支持,但清水寺全由民眾的虔誠所支持,成為一宗一山一寺的特別現象。
京都清水寺的住持大西良慶不僅讓清水寺獲得廣大的信徒,從民眾之中直接獲得支持,還連結東亞的佛教文化,已故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與大西良慶就是數十年的莫逆之交。
趙樸初形容中韓日的佛教徒之間是一種「黃金紐帶」的聯繫:

在地緣環境上,我們山水比鄰;在文化習俗上,我們同溯一源;在宗教信仰上,我們一脈相承。有許許多多的紐帶把我們緊緊聯繫在一起,不可分離。在所有這些紐帶中,有一條源遠流長、至今還閃閃發光的紐帶,那就是我們共同信仰的佛教。我曾送給它一個形象的名字:黃金紐帶。這條紐帶史自有來。回溯歷史,佛教在中韓日三國人民的文化交流中起著媒介的作用。可以說,佛教上的合作與交流是中韓日三國文化交流史上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

但是當共產中國成立之後,各種宗教的處境一向相當困難,畢竟,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必須視宗教為「人民的精神鴉片」,但是宗教文化的深固,並非政治可以控制的,中日之間的交流也是如此。

二次戰後,中日民間開始交流也是始於佛教團體的互訪,195219551962年,當日本還跟當時蔣介石的中華民國政權維持邦交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之間的佛教交流仍然存在著,而趙樸初與京都清水寺的住持大西良慶之間的友誼也是當時東亞佛教界的佳話。

大西良慶在60年代,以八十多歲的高齡籌組了「日中不戰之誓」的活動,當時他在街頭請日本人簽名,將厚厚一本的簽名本送給趙樸初,而當1982年趙樸初再度訪日時,已經108歲的大西良慶對他說:「我留著有限的歲月等待著你。中日兩國佛教界的友好,不僅有利於兩國的人民,也有利於世界。」
中日是否會再戰,不得而知,畢竟戰爭乃是人類歷史上不會停止的苦難,出家人也只能呼籲放下我執,捐棄成見,和平相待。雖然戰爭不知是否會停止,但維持千年以上的中日佛教交流肯定會繼續下去。

清水寺

能夠振興清水寺的大西良慶有著過人的能力,但多少也因為清水寺的景觀、建築符合遊客的期待,有些寺廟雖然建築相當古典、設計也相當雅致,但觀光客、俗人,或是沒有佛緣的人看不懂佛寺的美、庭園的雅、山水的奇趣,清水寺則沒有這個問題。

清水寺的正殿前方是最為著名的清水舞台,坐北朝南,面對錦雲溪谷,特別之處在於正殿前部的翼廊有著190公尺的木製舞台立於懸崖之上,以139根粗大的櫸木分為六層支撐起來,縱橫交錯的木頭之間沒有使用一根鐵釘,以精確的卯和榫撐起離地面15公尺高的清水舞台。
舞台立於懸崖之上更顯得其壯觀,由於從清水舞台跳下絕無生還的可能。日文當中有一則諺語為從清水舞台跳下(清水の舞台から飛び降り),比喻死意堅決,或是下定決心。

在京都,以往有不少人相信清水寺所在的音羽瀑布與南印度觀音淨土普陀洛迦山麓互通,所以從平安時代起,就有不少人從舞台上跳下以求超脫。幕府時代也有許多生活不順遂之人的人從舞台上跳下自殺,直到明治初年,京都府嚴禁這樣的迷信陋習,才於舞台上設置欄杆。
清水舞台歷經四百年的歷史仍然屹立不搖,巍然於京都音羽山之下,可謂一個建築的奇蹟。從架高起來的舞台可以看到京都的東山36峰,還可以看到山巒上四季的風景,春櫻、秋楓、冬雪,各有各的景致,還可以由此看到京都的街景,是俯瞰京都的好地點。

 除了清水舞台的建築特殊之外,清水寺的佔地面積達13公頃,大大小小共30多座的建築按照音羽山的山勢而建。
本堂為清水寺最主要的建築,寬36公尺、高18公尺、深30公尺1633年所建,宏偉雄奇,建築方式為寄棟造法,以檜皮茸為頂,可以遮光避雨,屋簷略為的翹起,堂內由數排巨大的櫸木分為「外陣」、「內陣」和「內內陣」三個部分。

最裡面的「內內陣」佛壇上安置著清水寺本尊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和作為脇侍的地藏菩薩、毗沙門天。清水觀音高達2.6公尺,共有42隻手臂,與一般40隻手臂的千手千眼觀音不同,其最上面的左右兩臂高舉,捧著一尊小的如來像,這尊稀少的「清水型」觀音十分少見,堪稱秘佛。
清水寺由於為木造,在應仁之亂後被燒毀,目前的清水寺雖然建於江戶時代,但是其風格仍是採用平安時代的宮殿建築。原因主要在於清水寺的由來雖然可以推到八世紀末期,但主要完成於九世紀的平安時代。

建寺的經過帶點神蹟的啟示,八世紀晚期的某一天,觀音菩薩託夢給延鎮上人,要他到木津川北岸尋找清泉,夢醒之後延鎮上人來到雲霧所繚繞的音羽山,於山林原野間發現了一股清泉:音羽瀑布,並且在樹林中的草庵發現了由觀音所化身的行壑居士,居士給上人一株聖樹,並要求以此聖樹雕刻一尊觀音菩薩聖像,以為清水寺的主神。

清水寺於音羽山北崖蓋起懸空的本堂,但是雕刻十一面四十二臂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則是等到田村麻呂將軍盼依觀音,並且在外打敗了蝦夷人、凱旋而歸之後,才成為平安時代京都的重要信仰中心,而觀音菩薩旁的毗沙門天為戰神,作為觀音菩薩的脇侍。
清水之名的由來主要來自音羽瀑布,是可以使六根清淨的聖水,觀音信仰與此聖水相互搭配,使得此地的水有「延命水」、「黃金水」的美譽。

從《源氏物語》的〈夕顏〉、《今昔物語》之中都可以看到清水寺觀音受到當時各階層的崇拜,上至貴族、下至平民,都對於觀音信仰的靈驗深信不疑。

平安時代中期之後,由於日本教派之間的爭議,南都與北嶺佛教為了吸引信眾,或是教義上的歧異,以武力相互對抗,清水寺為南都佛教興福寺的末寺,位於南都與北嶺之間的最前線,每每武力抗爭或戰亂時都遭到毀壞。
清水寺雖數度遭到祝融之災,但由於其信眾相當虔誠,每次焚毀之後都得以重建,現在的清水寺為寬永年間(1644)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所建。有賴於德川幕府長期穩定的政治與社會結構,清水寺的木造建築仍然大致維持其建造好時的模樣。

點燈(ライトアップ)

日本人雖然珍惜古蹟、愛惜傳統,但對於古蹟與傳統的保存方式始終充滿新意,使用最新穎、先進的技術以保存文物,並且透過現代科技為清水寺增光,讓夜間的清水寺也在燈光的照耀下,發出觀音的慈悲之光。
平日只開放到下午五點的清水寺,一年只有三次的「夜間特別拜觀」,分別是在春天櫻花盛開、夏季千日詣り(據說那個時候參拜觀音可以得到最大的功德)、秋天的楓紅灑落,有時開放兩個星期,有時只有一兩天,能夠在夜間進入清水寺的機會並不多。

當音羽山的櫻花盛開,透過日本先進的LED照明科技,節能又可以打亮夜間的櫻花,燈光的角度對於欣賞的視角相當重要,有時打得不好反而會讓夜間的寺廟顯得陰森,點燈(ライトアップ)也是需要素雅的美感才能展現出清水寺的氣氛。
春日的關西賞櫻行,恰好遇上清水寺的夜間特別拜觀,我們從祇園喧囂的人潮之中出來,在三條通上的伊右衛門食用了充滿新意的茶食,還飲用了抹茶啤酒與抹茶燒酌。

當夜色漸漸地暗了下來,帶點微醺的酒意,前往夜間的清水寺,在清水舞台旁的翼廊欣賞夜間的清水寺,不僅可以看到清水舞台與正殿夜間帶點靈性的光芒,還可以遠眺京都市街的夜景,透過五百盞燈光的照耀,爛漫盛開的櫻花在春日的夜間呈現出奇幻的氣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