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轉機與《轉機》
有甚麼比轉機時讀《轉機》(Changing Planes)更為應景。
這本在機場準備登機時買的書,我帶著它從台北經東京、多倫多到蒙特婁,再從蒙特婁回到台北,十六個短篇故事,由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所寫的小說。
我不是奇幻小說迷,但對於勒瑰恩所寫的小說卻相當感興趣,她來自於一個家學淵源的家庭,父親克魯伯(Alfred Kroeber)是著名的人類學家,二十世紀上半葉美國人類學的領導人物,他是法蘭茲·鮑亞士(Franz Boas)的第一代學生,採集與記錄大量加州印第安人的資料,並將焦點轉向北美原住民的語言;勒瑰恩的母親是Theodora Kroeber,是克魯伯的學生,也從事人類學的研究。在這樣一個家庭當中,從小耳濡目染,她的小說當中,可以看出博學的根底,也有很多關於人類學的課題在其中出現。比較有趣的是,她對於道家思想也相當感興趣,在1998年所出版的《道德經》(Tao Te Ching : A Book About the Way and the Power of the Way)被視為是相當出色的英文譯本
在我所讀過她的小說中,Always Coming Home可以說是對於人類學課題十分敏感的一本,這是一本人類學的民族誌,同時也是一本奇幻小說,對於住在北加州The Kesh這個未來的族群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勒瑰恩對於未來文明的想像,或是另一個次元的描寫,關注他們生活的細節、飲食的差異、建築的形式、慶典的舉行等,對於另一個文化,描寫與我們當下所生活環境的差異是她小說當中經常出現的主題。
這本短篇小說選集當中,勒規恩在第一篇小說當中告訴我們她發現了一個新方法可以穿越時空,不用等到未來也不需要透過尖端科技,只要身處在機場就有可能,利用「希妲‧杜立普轉換法」(Sita Dulip’s method),當旅行者在等候遲到班機,身處機場焦慮的時候,透過機場這種介於兩地之間的中介角色,提供了物理上的能量以轉換次元(changing planes也有次元轉換的涵意)。在無限可以選擇的次元之中,有些和我們身處的世界相似;有些則差異較大。勒瑰恩在這本短篇小說之中除了提供她本身跨次元的旅行,也給我們很多她朋友的經驗。
在勒瑰恩所描述的不同次元中,故事類型都是加入一些我們這個世界所沒有的元素,如果這個世界增加或是減少一些元素,世界會變成怎樣?在the Flyers of Gy討論如果我們人類有翅膀會如何?如果我們能夠和別人分享彼此的夢,就如同在Frin次元中,不用坐在心理醫師的沙發上,夢境就會主動與別人接觸,在自己作夢的同時也和別人的夢交纏在一起。在小故事中,勒規恩以輕鬆的筆法反諷現在的世界。
除此之外,也有幾個令人難過的故事,比如在《瑪熙古的悲慘故事》(The Cleansing of Obtry)之中,兩個不同的族群:Sosa和Astasa,九百年來和諧共榮的生活在一起,彼此互相通婚,後來他們之間開始產生衝突,並且產生種族的淨化運動,是因為現代國家的興起,雙方的關係不再友好,開始了數百年的戰爭與屠殺。
就如同史上著名的奇幻遊記,從奧德賽開始,史威夫特(Swift)、波赫斯都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家,勒規恩讀起來比起史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更加的有趣,或許是因為勒規恩所創造的奇幻世界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對照與隱喻。12月中,我從蒙特婁起飛,在多倫多和東京轉機,飛向亞洲。學期結束,暫時離開與轉換資格考的心境,回到台灣準備訂婚,並到日本小旅行,的確有種穿越次元的感覺。當坐在多倫多皮爾森或是東京成田機場時,在勞累的旅途當中短暫閱讀一兩個小故事,看到其中充滿諷刺與智慧的想法,不禁莞爾一笑。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