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紐約的中央公園向周邊望去,曼哈頓的天際線都是筆直地往上,只有在上東城產生一些違和感,一座宛若積木的白色建築,螺旋狀的主體與周邊的建築呈現不協調感。
在上東城的古根漢博物館,是全世界古根漢美術館的總部,成立的最早,原本被稱為The Museum of Non-Objective Painting,主要收集二十世紀的抽象畫,像是康丁斯基、蒙德里安或是米羅的作品。
外型宛如一只茶杯,也有人說像白色彈簧、或是飛碟、海螺和貝殼,完工時在公眾與建築界都引起很大的討論。曼哈頓的建築其實很單調,因為地小人稠的關係,建築都盡量筆直地往上,以容納更多的人口進駐,而這種怪異的建築無疑是對周邊景觀的一種挑戰。
走進建築之中,屋頂中央為透明的採光罩,讓光線自然流瀉而入,整體的空間完全的開放,透過盤旋而上的走廊,使得空間呈現出連續無間斷的感覺,有點像是現在的立體停車場,行進之間就漸漸地上升高度。
萊特以往的建築大部分是私人宅邸,去世之前作品已經超過六百件,聞名的草原住宅,設計強調自然與光線。在1930年代最為著名的是賓州的流水別墅(Falling Water)。萊特強調直角與直線,古根漢美術館是他嘗試立體的螺旋狀結構,由於是美術館,他希望在參觀的過程之中可以讓觀眾的美學體驗連續、不間斷,以3%的坡道緩慢上升,觀眾不知不覺之中就參觀完展覽。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之中最重要的作品當屬二十世紀的抽象畫作品,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康丁斯基的畫作。康丁斯基出生於俄國,三十歲時在法國看到印象派的作品,決定改行當畫家。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的收藏之中,康丁斯基一直都是鎮館之寶,每隔幾年就會以不同的主題重新詮釋康丁斯基的作品。
康丁斯基將不同的幾何元素入畫,以直角、銳角、鈍角、直線、曲線和圓圈做為畫的基調,他認為幾何元素代表了各式各樣不同的情感:「『直角』表現一種冷靜、抑制的情感,『銳角』表現出一種尖銳的、運動感的特性,『鈍角』則是一種軟弱的無力感。」不同的「角」在畫布上交疊與重疊即是不同情感的撞擊。
如何表現聲音呢?康丁斯基透過色彩呈現動態的幻覺,使視覺產生不同的效果,宛如餘音繞樑的感覺。
欣賞抽象畫總是帶有一種無以名之的深刻感受,我也看過一些評論家的解釋,但對於畫本身,我採取的是一種感性的神入,而非過多的分析。比如1940年的這幅Around the
Circle,康丁斯基對於「圓」有一種執迷,從20年代就開始創作很多以「圓」為核心的繪畫,有些評論稱之為暗夜的星空,其他則穿鑿附會的比喻成各式各樣的形體,但如果能進入更深層的意識世界,讓這些不同的形體與顏色成為想像的泡泡,不強作解釋,只求一種單純的美感體驗,或許能夠理解更為深層的精神面向。
對於抽象畫與康丁斯基,我沒有太深刻的認識,但是我本來以為將繪畫分解成幾何元素的康丁斯基,所表現的會是相當理性和科學的,但當我看著他的畫,卻被這些簡單的幾何圖形吸引,沒想到簡單的元素拼湊在一起,卻有無窮無盡的變化。在康丁斯基的畫作中,有時感到溫暖、有時體會到哀傷,不同的感覺在抽象的形體中敘說著。
當我帶著我的感覺離開紐約的古根漢美術館,回家之後翻看康丁斯基的《藝術的精神性》,他的色彩理論其實根據的是經驗感覺,而非任何明確的科學。康丁斯基還是將其畫作建立在感官的經驗上,將這些感性的層面抽絲剝繭,化成抽象的圖形,其本質還是感性和浪漫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