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MaMa Shelter


伴隨著市中心的房價越來越高,巴黎藝文界的Bobo族也隨之外移,進駐市郊或是過去被開發商遺忘的土地。二十年前,藝術家們在巴士底找到了他們的新天地,離開被觀光客佔據的市中心,這裡形成了藝術家聚會的場所,然而,當現代化的巴士底歌劇院完工,在附近Viaduc天橋下一間一間的畫室象徵著專業畫家的地盤,促成了房價也開始飆漲,新銳、未成名的Bobo族也只好隨著外移。

二十區在巴黎以往並不是個觀光客聚集的地方,它遠離所有著名的景點,艾菲爾鐵塔、羅浮宮和賽納河都離這裡有點聚離,連米其林指南上在二十區的餐廳也只有三 (2009)、四 (2010)家,每年介紹420家餐廳的米其林指南,3/420顯示了這裡在喜歡享受美食的饕客眼中也是個不起眼的地方。

然而,新式且具有設計感的飯店卻蓋在如此遠離遊客的二十區,目前平日的價格兩人房在150歐元以下,這在米林指南裡大概是絕無僅有的。由Philippe Starck設計,在Serge Trigano (他的父親是Club Med的創辦人之一)的贊助下, “We wanted to create a kind of cocoon,我們想要創造一個類似繭的環境”,旅館的名字也在同樣的旨趣下取名Mama shelter,暗示了母親的溫暖與遠離都市的塵囂,

這間飯店原來是倉庫,座落在廢棄的鐵路旁邊,它被具有慧眼的房地產商兼哲學家Cyrille Aouizerate相中 (有趣的兼職!)。當我們在2008年末第一次造訪Mama shelter,正值它開幕期間的特惠價,我們選擇它並不是為了在巴黎觀光,而是想要遠離窄小的公寓與巴黎生活的擁擠,找一張舒適的床和一間具有氣氛的房間這樣簡單的要求,一般來說,巴黎的旅館似乎只提供有錢人這樣的設施,不是Ritz、Crillon 或是Le Meurice那樣高級、裝潢具有新古典風格的旅館,不然就是Holiday Inn、Ibis那種連鎖旅館,再不然就是那種擁擠的二星旅館,至於背包客們,就是到青年旅館。可能是巴黎太過美麗,花花之都不適合在房間待太久,舒適的床舖、寬敞的空間在巴黎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Mama shelter除了舒適的房內空間,它還提供的更多,旅館的設計介於後現代與超現實之間,彼此之間形成有趣且協調的組合。房間的設計以Stack慣用的黑色、灰色與白色組合,昏黃的燈泡上尚帶著人形的面具,與Apple的LED螢幕、洗手台、衣櫃構成諧趣、流暢的線條卻無冗贅的空間。



旅館的Lobby有像飛機場一般的自動Check in機器,同時也有一般的傳統櫃台,在Lobby的後端是一個開放式的bissiness center,有著兩架大型的Apple電腦置於木桌上,半透明的玻璃窗隔開其後的餐廳與吧台,使空間分隔卻又不擁擠。餐廳的落地窗使外面的光線自然引進,在這裡使用早餐時雖然沒有景觀可以觀賞,外面廢棄的鐵道卻使這裡像是等待列車來臨的月台餐廳,等候下一段旅程。或許這就是設計師的目的,不更動外在的空間,使旅館融入原來的城市地景之中,城市本身就是生活的場所,那些觀光的景點是城市的點綴並不是核心,是城市的生財之道卻不是城市生活的本質,旅館回歸到生活的本質,在旅館之中閒適的渡過一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