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日 星期日

天才的陰暗面--緊張大師希區考克


我想拍一部有關食物的集錦電影,呈現食物怎麼被運進城來、怎麼分銷出去、怎麼買賣、煮食以及其他各種不同的攝食方式;食物在不同的旅館裡是怎麼樣的處理、如何烹調與吸收。漸漸的,到了電影終場,是水溝的畫面,還有垃圾傾倒入海洋的鏡頭。因此這形成一個循環,以鮮彩奪目的新鮮疏菜開場,以被倒入的垃圾收場。此一循環在主題上呈現人是如何在對待美好的事物,這裡的主題幾乎可說是人類的腐敗。
--希區考克


很難在影史上找到一個質與量都能和希區考克媲美的人,有時不禁懷疑他可能是個外星人(奧森威爾斯應該也是其中之一)。平日的嗜好之一即是經常把那二十幾部收藏的電影拿來點名,重新播放或是找出幾個經典的鏡頭看看。如果說他是一個外星人,那可能是像Keroro一樣,仔細調查藍星人生活的一舉一動甚至精神層面的外星人吧! 希區考克影響的層面絕對不只限制於電影界之中,對於整個知識界應該都是相當重要。他對人類精神層面的動悉,應該和卡夫卡、 容格、拉康不相上下。


對於喜歡閱讀的人來說,如果對於希區考克的電影不熟,這本書仍然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翻譯的文字相當流暢,譯者本身即對希區考克的電影相當瞭解,加上作者在章節的安排上細膩而又有章法,宛如在神秘地圖當中探索,在一個又一個複雜的夢境裡遊走。


據說希區考克本人並沒有留下任何的日記,日常生活中或是拍電影時 也未留下任何的札記,生前也拒絕記者或外人探究他的私生活。看來除了電影本身之外,希區考克所留下的迷宮就是他本人。他不像楚浮,不僅僅把衣服脫下來給你看,看不清楚的地方還翻出來讓你看個仔細。在楚浮的記錄片中,據說他每一部電影所留下來的札記,基本上都可以按圖索驥的將電影再拍一遍。有趣的是,楚浮一生都是希區考克的愛慕者,兩個性格迥異的導演,似乎達成了某種程度的互補。


影迷除了會細細的將作品一看再看,另外一件關心的事就是整個製作過程當中導演與明星之間的互動和片場的小插曲。在抽絲撥繭當中, 這本書所揭示的似乎就是這個迷宮的一部分。希區考克熱愛世俗中的一切,佳肴美饌、金髮美女、音樂、通俗劇和推理小說。他無節制的縱情於飲食當中,喜歡開玩笑、惡作劇,充滿對演員的強烈控制慾。然而他卻又相當的膽小,面對喜歡的女人相當的羞澀。

在迷戀世俗之外的另一面,其道德觀點來自於傳統的天主教與英國人教養。在他的電影中,反面的角色通常都是彬彬有禮的社會上層人士,然而 舉止高雅的背後往往藏污納垢。正如作者所說的,兇手一方面破壞社會陳規,一方面保持教養與儀態,從而令社會規範晦暗不明。或許這也反應了他的人格傾向,他一直希望被人認可,但在同時又不斷的加以逃避,以免過於順應時尚而讓他不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