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胡川安,〈成都天府廣場2010年出土之〈裴君碑〉譯注〉,《史原》復刊第六期(2015: 9): 211-231。

我必須承認一點的是:看書對於我而言,不管是英文、日文還是中文的書,閱讀的速度都還算快,寫起摘要和書評(投稿了六篇學術書評還沒有退稿的經驗,也沒甚麼需要修改之處)也挺頭頭是道的。
 
但是,缺乏耐性可能是一個最大的毛病,所以那些要花時間慢慢啃的史料,像是秦簡、漢簡或是漢碑,對我而言是極大的挑戰。
 
自己論文中需要的史料,尤其是第一手發掘的材料,就得自己仔細讀。成都天府廣場2010年所發掘的〈裴君碑〉和〈李君碑〉就是博士論文當中需要使用的材料。
 
瞭解碑文是一回事,但是要從碑文理解歷史又是一回事,像我還要把碑文翻成英文就是更痛苦的事了!
 
除了土法煉鋼也沒辦法了,我使用的方法就是把碑上的每個異體字、典故查清楚,然後先嘗試著翻成白話中文。由於不知道自己翻得是否正確,後來就投稿到《史原》的「史料譯注」單元,麻煩審稿者和編輯幫我讀一下。
 
如果有錯不能刊登,就拿回來再改;如果沒錯,得以刊登,博論當中就用自己的翻譯,加個註腳就無需在後面放一大串的譯註。
 
一個字一個字讀史料,讀完兩篇上千字的碑,真的是比讀十本英文書還來得累!

感謝《史原》提供這樣的園地,也感謝校對者。

[全文下載]:

胡川安,〈成都天府廣場2010年出土之〈裴君碑〉譯注〉,《史原》復刊第六期(2015: 9): 211-2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