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江戶的「京都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洛中洛外屏風特展


流行或者是時尚,指的是對於新奇文化的模仿,可能是音樂、服飾、飲食、影視……等,各式各樣的習慣都可以成為仿效的對象。網路時代,流行文化的傳播相當迅速,但是也非常快速地落伍。

流行通常會有一個傳播的中心,可能是一個人,像是Lady Gaga,或是一個城市,像是巴黎、米蘭和紐約來的服裝時尚,流行的中心是大家所嚮往的目標。

以前我讀《戰國策》時,曾經讀到一則關於戰國時代流行風尚的故事,在當時的燕國有個年輕人,聽說趙國首都邯鄲的人走路特別好看,不疾不徐,風度翩翩,這位燕國的青年便到邯鄲學走路的姿勢,就算燕國的家人反對,他也不管,一心到燕國學走路。
學習流行文化的心態,自古而然,然而古代的傳播方式較慢,或許是透過人際關係的口述,或許是透過繪畫的描寫,將遠方的風尚和習俗描繪下來,傳播給不同地方的人。

東京國立博物館今年從108日到121日的特展,展出「京都―洛中洛外図と障壁画の美」,我覺得具體地展現古代日本各地對於京都文化的渴望,不只展現京都流行的服飾、風俗和習慣等,也展現對於京都所象徵的權威,及渴望其所帶來的實際權力。
日本的平安京模仿中國的長安和洛陽而建,右京主要來自長安、而左京仿自洛陽,然而,右京由於大部分位在沼澤區,在平安時代後期逐漸廢棄,左京逐漸成為京都的中心,而「洛」也成為京都的別稱,「洛中」指的是京都的市街、「洛外」則是京都的市郊。

幕府時代,將軍或是諸侯們「上京」也稱作「上洛」。目前的「洛中洛外圖」所描繪的就是京都街景的屏風,這類屏風主要流行的時間在室町時代末期到江戶時代初期,也就是日本知名武將出現的「戰國時代」。
當時各地方的諸侯和知名武將面對足立幕府的衰落,有實力的武將們紛紛割據勢力、趁機擴張,期望上京以號令天下,從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到德川家康都是此一時期的佼佼者。

大名們除了在戰場上相互角逐,他們也關心京都的文化和風俗,如果有朝一日可以上京,不要像是劉姥姥進大觀園,像是鄉巴佬一般,所以要透過一些去過京都的人以了解京都的消息,或是透過「洛中洛外」圖以認識京都的樣子。

因為「洛中洛外」屏風,我們得以認識從中世末期到近代初期京都的風采,這時期形塑了近代京都最重要的文化,使得京都成為一個具有地方意識的城市。
1467年到1477年的「應仁文明之亂」,由於足利將軍繼承的問題所造成的大亂,造成三分之一的京都毀於戰火之中。

亂世之中有些人選擇離開京都,也有不少人留下來,當時貴族和公卿主要住在「上京」,而一般民眾則居住在「下京」,由室町大道相連。出於自衛和防禦的目的,上京和下京的居民一起合作,保護京都,在道路的兩側設置圍籬,構成所謂的「町郭」,之內的居民就是「町眾」,貴族和平民一起保護町,也防衛京都,使得在階級之外,又出現了一種屬於地方認同的感覺,而透過這樣的力量,也產生了之後祇園祭等町眾文化的誕生。
東京博物館這次所展出的「洛中洛外圖」,包含以往散佈在各地博物館的國寶:



No.

指定

作品名称

作者

員数

時代・世紀

所蔵

備考

1

重文

洛中洛外図屏風 歴博甲本


61

室町時代・16世紀

千葉・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館

11/6

2

国宝

洛中洛外図屏風 上杉本

狩野永徳筆

61

室町時代・16世紀

山形・米沢市上杉博物館

11/4

3

重文

洛中洛外図屏風 歴博乙本


61

室町時代・16世紀

千葉・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館

11/4

4

重文

洛中洛外図屏風 舟木本

岩佐又兵衛筆

61

江戸時代・17世紀

東京国立博物館


5

重文

洛中洛外図屏風 福岡市博本


61

江戸時代・17世紀

福岡市博物館

11/6

6

重文

洛中洛外図屏風 勝興寺本


61

江戸時代・17世紀

富山・勝興寺

11/4

7

重文

洛中洛外図屏風 池田本


61

江戸時代・17世紀

岡山・林原美術館

11/6



「洛中洛外圖」具體地展現町眾或是庶民生活的活躍,以屏風的方式呈現,分為「左隻」和「右隻」兩座屏風,合稱為「一双」,每一座屏風有六幅畫面,每一幅畫面稱為「扇」,六幅畫面合稱「六曲」。「右隻」描繪下京;「左隻」則是上京,故也有「下京隻」和「上京隻」的說法。右隻描繪京都的東面;左隻則是西面。
從構圖上來看,可以很清楚地看見鴨川,鴨川的東面,也就是京都的東面,是右隻的主題,所描繪的是東山名勝。從最南端的東福寺,向北依序是三十三間堂、清水寺、八坂之塔、祇園社、知恩院、南禪寺、吉田社,東北端的是比叡山。

京都的西面是「左隻」的主題,包括今日的嵐山名勝,包括:天龍寺、清涼寺、金閣寺、船岡山、大德寺和上賀茂神社。
洛中洛外屏風不只是京都的鳥瞰而已,還有日本傳統「四季繪卷」的要素,在畫面中展現出四季更迭的景象,從歷博甲本而言,左隻的右側,一到三扇為雪白的冬日景色;左隻的左側,由四到六扇為楓葉所呈現的秋日風景;右隻的右側,一到三扇為夏日的祇園祭場面;左側的四到六扇為正月到三月春天的祭典。

春、夏、秋、冬不只展現自然的景色,一双十二扇的屏風分別展現京都十二個月的行事,歷博甲本的十二月行事分別是:


右隻


一月正月祭礼内裏;
二月鶯合わせ公家屋敷;飼養鶯為貴族的一種流行風俗。
三月鶏合わせ;鬥雞,在春天的季節行事。
四月灌仏会の天道花町屋;四月八日為佛誕,廣植天道花。
五月印地打街路;初夏在街上的石合戰,以禳祈豐收、驅避災疫。
六月衹園祭 衹園社下京






左隻

七月:念仏風流;即後來盂蘭盆舞。
八月:月見;賞月。
九月:貴船社子ども神輿;九月貴船神社的貴船祭。
十月:紅葉狩り;賞楓。
十一月:お火焚き;秋收後感謝五穀豐收。
十二月:節季候、門松立てなの歲末風景;「門松」是為了正月置於家門前的準備。
在這幾幅「洛中洛外」圖中,最為知名的就是上杉本,為狩野派畫師狩野永德所畫,據說是織田信長送給上衫謙信的禮物,這幅華麗且用筆細緻的洛中洛外屏風,以金箔貼成的雲彩區隔了畫面的不同區塊,畫面呈現了京都不同的名所,從榜題來看,共有235個,而畫面中的人數更是驚人,將近2500人,男女老幼、不同的身分和職業的男女都加以描繪。

在畫面當中可以看當京都御所和將軍邸這兩個政治權力高峰的場所,還有不同公卿貴族的宅邸。除此之外,還看到了京都三大祭中祇園祭的山鉾巡行,在町公所中看到了山鉾巡行所用的物品如車輪、雉冠、裝飾用的織物等。
這幅圖是狩野永德於永祿八年(1565)完成,天正二年(1574)由織田信長送給上衫謙信,二十三歲的狩野永德,以精緻細密的筆法展現出當時的京都,屏風中最為特別之處就是朝向將軍邸的乘輿之中的為上衫謙信。上衫本的洛中洛外圖展現了當時武將想要一統天下、號令諸侯的野心。

當德川家康統一天下,將軍基本上已經不上洛,洛中洛外屏風逐漸地失去政治文化上的意涵,京都漸漸地成為一種精緻文化的象徵,各地諸侯所模仿洛中洛外圖,主要是對於京都所代表文化的一種嚮往、一種時尚潮流的追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