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家天下者的死後世界:世界遺產 日光東照宮


史記‧秦始皇本紀》:

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翻譯成現代中文則是:「穿三泉而建的地宮,充滿華麗的陪葬品,有水銀川流的江河大海,有防止盜墓暗藏弓箭的精密機關,天花板裝飾著天文星象圖,地上模擬大一統的秦代疆域,還有用鯨魚油作成的長明燈,照亮整個地宮,燈火通明,長時間都不熄滅。」

家天下的帝王野心抱負之大,不是你我之輩的凡人可以想像的。秦始皇統一天下,將當時的世界視為自己的家園,將自身的想法付諸實行,長城、馳道、統一度量衡、文字……等。除此之外,即使死後的世界也不放過,將地上的世界搬進地下,統御人間,也掌握神靈。


野心的統治者不只秦始皇,只是他將野心推到了極端,無可避面地成為眾矢之的。

歷史雖然已經成為過去,但仍然留下了痕跡,讓觀者感受到統治者的野心。去年約莫這個時候到了日本東北的日光,參觀德川家康的家廟東照宮,當時震懾於東照宮的金碧輝煌與建築的精雕細琢,除了美學上的感動,我無法在以往的思考座標中,找到適當的參照加以比較。

直到今年在京都參觀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所建的二条城之後,才對於東照宮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二条城蓋在天子腳下的京都,離京都御所不過幾公尺,規模如此宏大的建築足顯德川將軍的權力之大。雖然天皇因為血緣上的關係而無法取代,但將軍所掌握的實權已經不是天子可以管轄的。


除了規模的宏大外,二条城也企圖以藝術呈現將軍的權力,由狩野派畫師所繪製的障壁畫表明了將軍作為一國之主的實質。

雖然德川將軍在兩百多年的統治中,只造訪二条城寥寥數次,但二条城的存在本身就展現將軍的具體權力。權力不只是生前的展示,死後的精神、靈魂和儀式的世界也歸德川將軍所掌控。

死後世界所掌控的方式與生前雖有不同,但精神上是相同的。天下做為自家的領土,在規劃上,不只是方圓五里的範圍,而是方圓千里的範圍都是設計上的考量。

德川家康死後,按照遺言將之放在駿府附近的久能山東照宮,一年之後再改葬於栃木的日光山。家臣們在將軍死後討論如何才能彰顯第一代德川將軍的偉大,如何以儀式的方式將之神格化,保佑且使德川家的權力永固。


以日本的地理來看,德川家康所選擇的兩個地點並非偶然:駿府的久能山與栃木的日光山,兩者都具有神聖的意涵。久能山的東照宮鄰近於德川退休後的居所駿府城,臨海的位置,居高臨下,具有絕佳的景色。

但風景不只是德川選擇此地的原因,久能山的山門面西,如果延伸一條直線出去,一百公里外就是三重的鳳來山寺,此地是家康的父母祈求藥師佛如來賜子之處,後來家康之母夢中見到藥師佛如來且感應的懷孕了。

這條線再往西就是家康的出生地岡崎城,再往西則是京都。久能山處在這條線的最東邊,在神道的信仰之中,東邊為神所居住之地,而廟門面西的久能山則將家康的出生、成長之地與京都連結再一起。


栃木的日光山如何與駿府的久能山聯繫在一起呢?日光山為佛教天台宗的重要聖地,天台宗佛教於德川家康與豐臣秀吉爭取天下的過程之中,在關鍵時刻幫助家康奪得天下。江戶(即東京)為德川幕府的根據地,日光山位於江戶北方的軸線上,北方為北極星所閃耀之處,被視為帝王之星,加上從駿府的久能山拉出一條東北軸線的話,中間穿過日本的聖山富士山。江戶的北方軸線和久能山的東北軸線兩條交會之處即在日光山。

日光,為天照大神之意,即日本天皇的始祖。將德川家康的陵墓葬於此,明顯的想要透過宗教儀式將此地成為日本的宗教聖地。透過地理上的配置與宗教上的儀式,徹底的神格化將軍的地位。


從歷史的發展來說,德川幕府雖然嘗試取代天皇的權威,但始終無法取而代之。對於日本人而言,皇室是唯一的,改朝換代的將軍終究會離開歷史的舞台。

故日本皇室和德川將軍就呈現出不一樣的心態,展現在藝術上也是完全不同的風格,皇室的藝術呈現出穩定、自然和協調的氣氛;由將軍所贊助的藝術則是絢麗、誇張與大膽的風格。

本來按照德川家康的遺囑:「日光山に小さな堂を建てて、自分を神としてまつること。自分は、日本の平和の守り神となる。」(在日光山建座供奉我的小祠堂,待我成仙為神,必將在此庇祐日本,守護和平)。然而,擴大東照宮規模的第三代將軍家光忍不住自身膨脹的心態,想要一展將軍的勢力。


日本在17世紀早期,同時間完成的代表性建築除了東照宮以外,還有做為京都皇室別宮的桂離宮,兩者的建築哲學清楚地展現了心態上的差異,研究日本庭園的專家布魯諾‧陶特(Bruno Taut)說:「桂離宮是日本最終最高的建築的發光點」、「這絕妙的藝術的源泉無疑存在於冥想」、「凝思以及日本的禪學之中」。川端康成也同意布魯諾的看法,覺得桂離宮的「簡潔的宮門附近開放著苔蘚之花,給人以優美的印象。」


然而,東照宮的建築思想則完全相異,雖然作為將軍的陵墓,但不是寧靜沉思的日本庭園,而是炫耀將軍成就的場所。由於東照宮大量的精美裝飾,從人力的運用上計算,需要工匠169萬的工作日(man-days)和它們的助手283萬的工作日,兩者相加將近450萬的工作日。

東照宮一進門的陽明門即可以看出炫麗奪目的設計。陽明門高11公尺,寬7公尺,整體的顏色相當繁複,黑、白、金、紅、藍綠、青藍等色。門本身並不高大雄偉,其特色在於508件的雕刻。門上的雕刻複雜細緻,有祥瑞:龍、麒麟、龍馬等中國動物,在正面所呈現的是具有中國文化意涵的歷史故事,有孔子、周公等畫像,顯示將軍按照儒家的精神統治天下;而背面的畫像則是道家的仙人,期望將軍能夠永生。


負責總設計的是德川御用的狩野探幽以及其所領導的狩野派畫師,在東照宮的設計上,採用日本特殊的工藝美術,包括漆塗、箔押和蒔繪等,這幾種工藝美術都和漆器以及金箔相關。

所謂的箔押即是先在漆板上打好底,接著上漆貼金箔,然後設計圖稿之後彩繪;而蒔繪則是在漆器的表面以漆裝飾圖樣或文字,接著再以金、銀等金屬色粉上色。由於漆器本身的光亮,將金、銀色澤的圖案加諸其上,使得炫麗的金銀呈現出一種厚重穩定的美感。

東照宮雖然是陵寢,但不只是為了安息與平靜,德川家的子孫,轄下的大名諸侯都要來參拜,定期都要奉上供品祭拜,確保他們的順從。陽明門只有位階最高的武士才能進入,透過雕刻以及視覺上的呈現,使得眾大名在進門時即感受德川家的權勢。


在江戶時代,由於一般人只能在陽明門之外,能進入陽明門的只有重要的諸侯。陽明門之後的唐門只限於更少數的重要家臣,故唐門的雕刻比起陽明門來說就遜色了一點。

唐門的裝飾較為的典雅,形制上與陽明門相同,都是「四方軒唐破風屋簷」的樣式,青銅色的屋瓦顯得古樸,門上的裝飾也是具備儒家色彩的歷史故事,較具特色的是兩側的樑柱,白色的柱面,搭配黑色的龍飾,左側為降龍柱,右側則為昇龍柱。進入唐門之後則為祭祀的正殿。


日光山所具備的象徵地位,在德川家康統一了天下之後,維持了兩百多年,將軍在此地打造足以與伊勢神宮相抗衡的宗教中心,企圖超越天皇,成為真龍天子。

當德川幕府無法因應世界的新局勢,退出歷史的舞台,天皇重掌國政,東照宮的建築沒有傾倒、毀壞。日本人的懷舊心態,似乎能夠讓不同時代的歷史遺跡並陳,在現代與歷史中一起活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