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奈良美智與A to Z Café
從鐮倉回到東京,旅行的第四天,在表參道逛了一下午,從青山通轉進骨董通,在A to Z Café喝杯飲料休息一下。南青山的A to Z Café是奈良美智之前於青森弘前展覽的部分作品,現在常設在咖啡廳之中。
從2003到2006年在世界各地蓋起一棟一棟的小房子,「Yoshitomo Nara + graf」巡迴世界展覽,奈良美智與夥伴們一起進行建築的設計、空間的規劃,並且在小房子當中陳放他的作品。導演坂部康二在巡迴展覽的期間貼身採訪奈良美智,將其中的點滴紀錄下來,裡面包含他的創作動機、旅行的感受、夥伴之間的交流和生命的領悟,在2007年完成紀錄片《跟著奈良美智去旅行》(奈良美智との旅の記録)。
奈良美智最有名的創作就是大眼娃娃,這個眼睛超過一般比例的女孩,表情有點詭異、眼神帶點邪惡的感覺,雖然缺乏協調,但不知為何就在某處觸碰到每個人的內心。奈良美智承認憤世嫉俗小女孩的繪畫動力來自孤獨和疏離,總是單獨作畫的畫家,在面對自我的孤獨時,靈感從回想童年而來。至於是否是有意識或是刻意畫出憤世嫉俗的感覺,奈良美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說:「大家總是問我為何畫這樣的臉,我也不知道,她自然而然的就變成這樣了。如果我有意識的作畫,人的臉就不會這樣了,或許因為不帶特別的意識,所以顯得真實。」
雖然在孤獨與疏離之中作畫,畫出來的作品卻帶撫慰人心,在電影之中,奈良美智到首爾時,有個七歲的小女孩賽荷說:「悲傷的時候我好想喊你的名字。」奈良美智眼光泛紅,感覺到賽荷最能理解他的畫,或許想起童年的過往。電影從這裡漸漸的說起奈良美智的轉變,如何從孤獨、疏離、與自己對話的個體,轉向開始與別人溝通、理解與同心協力。
為什麼奈良美智的A to Z 的計畫蓋起一棟一棟的小房子呢?房子就是回到自己感覺最舒適的地方,在巡迴展覽中,他一直蓋小房子,這是他理想中最好的展覽空間,不過,沒有同伴,他無法蓋成,與單獨做事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分享使得喜悅可以加倍,這樣普通的常識,奈良美智說:「別人可能早就知道 但我是第一次知道。」、「說好聽點,我變成熟了;說難聽點,我開始把別人看得比我重要。」
南青山的A to Z Café,在咖啡廳的中央是一個木頭釘製的小屋子,白色的窗櫺使觀者可以清楚的看到房子內部的情形,一幅幅奈良美智的畫或者在房間當中張貼著,或者擺放在其中的小桌子上,從房子不同的角度觀看房子的內部都會呈現出不同的感覺。奈良美智承認房間當中的擺設就和他的房間差不多,所謂的A to Z的展覽就是他的全部,將自己的全部挖掘出來。
或許A to Z的計畫不只是奈良美智的全部,所涵蓋的層面更為深刻,奈良美智在全世界不同地方所蓋的房子之中,其中青森弘前煉瓦倉庫的展覽,規模最大,與奈良美智出身於弘前有密切的關係,回到自己的家鄉,似乎更能釋放自己。在這個想像的城市之中,有26個小房子,或者更多間,透過世界各地的巡迴展覽,將小房子和城鎮連繫在一起,從個人的空間,串聯起更廣大的世界,難怪Graf在電影之中說:「我認為小房子本身就是藝術,就像雕刻或是繪畫,它們確實很深奧。」
房子或許就是每個人與家庭的原點,透過它,成為人與人之間最適當與親密的結合點,奈良美智的展覽透過觀看每個每個的小房子,使我們在這樣的空間之中有一種親密的感覺,A to Z Café也是這樣一個地點,咖啡座圍著小房子排列著,昏黃的燈光下,坐在不同的角落都可以看到小房子,有時站起來走到窗子前觀看房子中的大眼娃娃,有時走回桌前聊天,相當親切且自在的空間。
奈良美智透過A to Z的計畫、旅行和不同的藝術家共同合作,以小房子連結自己與世界。他在影片的最後有一段話,十分真切,也很動人,應該可以觸動很多人的內在:
我最近跟許多人密切合作,和以前不同,我不再畫憤世嫉俗的小孩,他們還是很孤僻。現在的畫更深入,但不代表藝術層次更高,而是因為我學到如何與人互動,我不知道這對我的作品是好是壞,確定的是,我能畫出和以前不同的東西,但我也無法畫出以前的東西,但改變總比一成不變來得好。
哈囉~Kaba,我是schkolade(就不用中文名了,怕被google search到)~覺得一直潛水,很像stalker,有點怪怪的,所以還是出來打聲招呼。我是有一天在你的版上看到介紹你的老師的文章,就連過來了~話說,我今年在故宮替一個研究中國古代藝術的老師做事,在一次聊天中,好像是聊這個領域有哪些研究者,不知怎地提到你的老師,就順便跟老師提有台灣人是他的學生(希望你不要介意,我只說了你的名字跟領域,老師並不認識你)~另外,我疑似看到我認識的女孩跟你訂婚了,恭喜你們!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