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出世與入世之間



我和瑞典的朋友在宜興的水庫邊慢跑,今天的天氣相當適合跑步,七月份江南的梅雨季,斷斷續續的下著雨,在雨季的空檔中,空氣有點潮濕,卻十分清爽。我們一行人從上海出發之後,從蘇州、無錫到宜興,今天終於有機會稍微休息並運動一下。

佛光山打算在附近重蓋大覺寺,原址幾乎不在,目前蓋的雖然說是重修,卻將近是一座新的寺廟,無法在這裡尋到一點古味,來來去去的工程車,將大批的樹林砍掉,以高雄的佛光山為藍本,「重修」一座新的大覺寺,傳統的再創造可以重這個例子很鮮明的看出來。如果,當初星雲不在這間廟出家,今天這間廟可能已經消失了,一座已經消失的寺廟中,傳統又能尋得回多少。



宜興在經濟現代化的浪潮中,在將蘇省的城市裡並不是前段班,它的位置位於太湖的西邊,並沒有太多的交通動脈穿過,無錫、蘇州緊鄰上海,在上海的擴張之中,多少能以衛星都市之便獲得一些利益。再加上這兩個城的歷史古蹟相對來多較多,觀光客所帶來的利益也較多。

宜興雖然以紫砂壺聞名,但整個城市的經濟並不活絡,紫砂壺市場經過整頓後,在現代化的水泥建築中,每一家販賣的茶壺似乎都相同,無法顯現出特色。地方政府在經濟掛帥的前提之下,販賣創造的傳統似乎是最簡單的方式,大覺寺因為有星雲的出家,回來概個「佛光祖庭」,活絡經濟,帶動觀光人潮,既符合地方政府經濟成長的利益,也可以讓很多人得到工作機會。

我們這幾日從蘇州開始,都有當地的贊助者,他們都是上市上櫃公司的老闆,頭銜除了董事長,後面還會加上一些「XXX佛學會理事長」,兼辦一些雜誌,附庸 風雅,每次上台致辭的內容大致相同,有的從工業革命開始聊起,談到技術文明的興起,造成人性價值的失落,談到創辦企業的目的不是在賺錢 (?!),而是在找回失落的傳統與價值。我們對出錢的贊助者除了能苦笑,還有別的方法嗎?畢竟,傳統是不假外求的,富人附庸風雅就是一個綿延不絕的傳統,不管在中國,或是在西方,有錢人總是不能赤裸裸的,他們包裝過後,成為文化或是宗教背後的推手。

在和巴黎高等實踐院的Kimberly 聊天時,她問我:「他們贊助我們,能拿到什麼?」我指著佛光山未來重修大覺寺的藍圖,說:「這裡是旅館,這裡是相關的設施設備,為來的工程參與會花上不少錢呢!」她恍然大悟,旁邊在佛羅里達大學教授中國佛教的教授也說:「這其實就是中國佛教很重要的一個傳統,他們必須engage這個世界,必須和俗世接觸,要social,與地方政府協調,其實和生意人沒什麼兩樣,文化本身就是一種資本。」各取所需,名利兼收,君不見星雲在台灣長袖善舞,與政治人物往來密切,在選舉時選邊力挺,就可以知道他們多麼的「不沾染俗事」了。

武則天為什麼會以法藏的華嚴哲學為依歸,其中部分的原因就在於儒家的思想無法成為她的政治資源,華嚴的思想則可以。中國佛教傳統是佛教,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在以往它曾淪為帝王豎立名聲的工具,今日也會是資本家賺錢、獲取名聲,政治家取得晉身的工具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