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櫻綻放的季節,親子旅遊到箱根一趟,搭乘新幹線從東京到小田原站不過半小時,轉搭箱根的登山火車上山。小田原站海拔
從小田原到箱根湯本搭乘一般的電車,但從湯本之後,鐵道很明顯的是陡坡,隨著電車爬行,也可以看到房子越來越小,甚至必須以之字形的方式才能爬上山頭。
還沒有到箱根前只聞其名,知道外國人和日本人都很喜歡到此處一遊,每年有將近兩千萬的遊客,不僅現在,自古以來是溫泉勝地箱根如何吸引這麼多遊客呢?
箱根的旅行與觀光不僅是現在的現象,也是一段歷史悠久的故事,而且是東、西文化交流的結果。從旅行和觀光可以看到時代的差異,也可以觀察文化的不同,先從溫泉開始說起吧!
作為治病之用的溫泉溫泉的旅行在日本有著悠久的歷史,自然與人類的關係或許是文化產生的重要元素之一,而不是必然的因素,在很多具有火山地形與溫泉的地方,也只有日本產生自身獨特的溫泉和洗浴的文化。箱根以其溫泉聞名,從山腳的小田原到山上的蘆之湖,江戶時代就有所謂的「箱根七湯」,分別是湯本、塔之澤、宮之下、堂島、底倉、木鶴和蘆之湯。
箱根溫泉本來不是作為旅行和觀光之用,而是作為治病,稱為「湯治」。由於箱根山的溫泉泉眼相當多,而且泉質良好,水量又豐沛,從鐮倉時代就是有名的「湯治」場所。
箱根溫泉作為醫療的用途,最早的紀錄可以在公元七三八年看見,當時關東地區的疱瘡蔓延,人民為之所苦,僧人在箱根安置了十一面觀音,並用靈泉治療病患,浴後的人據說都迅速得到療癒。江戶時代箱根的「湯治」主要是吸引諸侯、大名、官員、文人、墨客,或是較有財力的人,一般平民無法到箱根享受「湯治」。當時由於此處的溫泉十分具有特色,稱為「草分之湯」,泡起來有如在柔軟的棉絮中,吸引相當多的人前來,浮世繪畫師歌川廣重也曾對「箱根七湯」進行描繪。
「湯治」的療程停留時間相當長,一回要七日,一般需要三回,總共二十一日。箱根七湯的泉質不同而有不同的療效,湯本溫泉可以治筋骨痛、痔瘡、皮膚病、中風;塔之澤則可以治腎虛、疝氣和牙齒痛。「湯治」的場所稱為「湯宿」,根據《七湯の枝折》:「入湯一天從兩、三次到六、七次。」
從治病到觀光
文化二年(1805)小田原宿和箱根宿的「湯宿」,聯合向「道中奉行」申訴,要求停止湯本溫泉的一夜溫泉療養。這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件,江戶時代「湯治」共需要三周的時間,但為什麼小田原宿和箱根宿要向政府告狀呢?最主要就是因為生意太好的關係。湯本宿經營一夜的溫泉療養,並且以較為廉價的方式促銷,讓庶民也可以享受湯治。由於生意太好,讓小田原宿和箱根宿的業者抗議。
幕府最後駁回了這項申訴,允許湯本經營一夜的湯治。由於獲得了官方的認可,「箱根七湯」的湯宿看到了巨大的商機,開始招攬只住一夜的旅客。湯本能夠成為一夜旅客的愛好,因為處於從東京到京都的交通動脈「東海道」上。本來作為大名上京述職之用,後來商人、學生,甚至到一般的平民,為了洗淨旅途的疲憊,也會在湯宿住上一晚。
除此之外,江戶時代晚期,庶民文化大為勃興,當時也開始出現觀光旅行的人潮,多以民間信仰的方式出現,像是「富士講」、「大山講」和「浪花講」,本來是參拜的團體,有點像是現在的進香團,每村會派出幾名人選,參拜富士、靈山和各種神靈,後來演變成帶點觀光性質的團體。
出外旅行的民眾參拜富士山之餘也想在溫泉勝地洗淨身體,讓筋骨放鬆一下,箱根溫泉的旅館同業們也在此時發展出相關的待客方式。
外國人的溫泉地
箱根成為江戶時代重要的旅遊勝地在十九世紀早期,但是,到了十九世紀晚期,不到一百年的時間,神奈川縣令曾經造訪箱根,在他的日記中寫到此的的外國人佔了全部遊客的三分之一。不到一百年的時間中究竟發生了甚麼事呢?
當然跟明治維新和日本開國有關,橫濱在1857年因為日本開國,成為外國的居留地。一開始幕府限制外國人的行動,只允許在居留地附近,但隨著時代往下,禁令也逐漸解除,留在日本的外國人開始探索日本,並且將母國的「觀光活動」帶入日本,像是高爾夫球由英國人所帶入,在神戶的六甲 山一代開設日本最早的高爾夫球場。除此之外,外國人也習慣在寒暑假期間避暑和避寒,日光發展成日本最早的避暑勝地。
由於箱根在江戶時代後期已經發展成庶民泡湯旅行的場所,離橫濱不遠的箱根由於在山上,成為外國人避暑的勝地。而且此處得以見到日本的名勝富士山,也成為觀光的重頭戲。
然而,日本人泡湯本來是為了湯治的治療,外國人則是在天氣寒涼的時候作為溫暖身體之用,當法國的波娃伯爵(le comte de Beauvoir )環遊世界一周時,入住箱根宮之下的溫泉,還很訝異的說:「箱根是日本的Baden-Baden (德國的溫泉勝地),在寒冷的季節沒甚麼人,但是在夏季卻有一堆人到來!」和、洋的旅行文化差異在此展現出一例。
除此之外,箱根能成為外國人的旅遊勝地,人為的力量也占了很大的因素,這就和富士屋旅館的建立有關。我們在下篇文章會看到,在幕末風起雲湧的時代中,由於福澤諭吉的皮膚病和一個養牛的年輕人共同譜出箱根的觀光傳奇。乍聽之下似乎風馬牛不相干,且待下回分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