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醍醐花見:世界文化遺產 醍醐寺


花之醍醐

「如果在京都,只看一次櫻花,就到醍醐寺吧!」京都人這麼說著。

或許是醍醐之櫻令人難忘,看過一次就無法忘懷,深深地烙印於心中。

醍醐之櫻也是豐臣秀吉死前難以忘懷的景象,賞櫻之後的半年,享年63歲的秀吉也結束了精彩的一生。

秀吉為了準備到醍醐寺賞櫻,動員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或許知道自己的日子所剩無多,希望人生的最後一個春天,能夠看到最為絢爛的櫻花。
京都近郊的醍醐寺,在秀吉的時代並不好到達,抱病的秀吉為了確保櫻花的景觀,來來回回視察場地七次,以確保開花的美景和他腦海中所想像的一樣。

秀吉出身寒微,靠著自己的努力和聰明,在戰國的亂世之中脫穎而出,不僅好大喜功,還喜歡炫耀財富、漁好女色、拈花惹草。

相較於優雅節制的公卿和皇室,秀吉被視為是暴發戶,缺乏品味和教養,當秀吉取得天下時,附庸風雅,訪求茶道、花道、書道、歌道名家,讓自己不再是一介武夫。

秀吉第一次拜訪醍醐寺之後,就喜歡上這裡的景色,打算將這片山林植滿櫻花,從近江的大和山城引進七百株櫻花樹,品種包含枝垂櫻、染井吉野、山櫻和八重櫻……等,並且在醍醐寺內建了八座風格各異的茶室,邀請妻妾、公卿和大名們一同參與盛會。
據說當天參加的女性,包括秀吉的妻妾和臣下的女眷們就超過一千三百人,准許她們在宴會進行之中換裝三次,人比花嬌、爭奇鬥豔的情形可見一般。

這次盛大的賞櫻不只空前,而且絕後,其後的將軍們沒有人能像秀吉如此豪奢,「醍醐の花見」、「花の醍醐」也在歷史上留下雅名。

秀吉的花見雖然無法復見,但京都人每年仍然以行動記住那場盛會,在四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盛開的櫻花將醍醐寺染上緋紅的顏色時,舉辦「花見行列」以回憶那消逝的櫻花,扮演秀吉的人每年由京都各行各業的名人擔綱,上百名身著當時華服的男女重現當年的花見行列。
如果從文化史的角度來看,豐臣秀吉雖然是個俗人,但卻透過櫻花和一系列的活動,重新詮釋了日本文化的主體性。醍醐花見成為賞櫻文化的代表,以往日本賞花的主角很大一部分是從中國傳入的梅花,在日本至今仍有不少賞梅的地點。

秀吉大費周章地讓賞櫻成為一種文化特質,可能不只是單純的賞櫻而已,或許在心理層面之中多少有點「去中國化」的意味,樹立日本文化的特質。醍醐花見的同年,秀吉還出征朝鮮,打算西進中國,讓日本文化成為東亞的主流。

醍醐寺

「花之醍醐」的盛名讓醍醐寺在櫻花季湧入大量的人潮,平日的醍醐寺相當幽靜、清雅,從大門進入之後,夾道的樹木,完成於公元951年的五重塔立於道旁,木造的建築歷經時代的洗鍊愈見莊重,裏頭繪有兩界曼荼羅的畫像,鑒於古蹟保存上的不易,不對外開放,更增加其歷史的神秘感。
現今的醍醐寺雖是佛寺,但在九世紀理源大師建堂之前,已經是日本傳統入山岳修行者的重要場所。古代日本修行者認為山岳帶有神秘的力量,為了淨化心靈,入山修練是重要的儀式,形成所謂的「修驗道」。

當佛教東傳日本,與「修驗道」傳統揉合成「山岳佛教」,入山苦行的僧人,於山中獲得開悟的啟示或是神祕的宗教力量。醍醐寺所在的笠取山為「修驗道」的靈山,從理源大師之後的數代座主也都於山中不出、閉關修行。

「醍醐」之名何來,《涅槃經》中:「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生出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醍醐乃是乳酪之中最上乘的美味,可以「除諸病,令諸有情自心安樂。」在典籍之中常見的「醍醐灌頂」則指灌輸智慧、佛性,使人拋棄成見,引入無上智慧,「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頂,令佛種永不斷故」。
醍醐寺位於京都的伏見,一向都以良好的水質聞名,水的源泉則來自醍醐寺所在的山中。現今醍醐寺的主體建築群一般稱為「下醍醐」,如果要登上修驗道的靈山聖地「上醍醐」,還得花上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在登山客或是修行者爬得筋疲力竭的時候,會發現「醍醐水」的石碑,這股泉水從醍醐寺建堂起即湧出,已超過千年以上,甘甜的泉水有如灌頂,理源大師在笠取山建堂開山,並將此山更名為醍醐山,想在此傳道設教,弘揚佛法。

第一次造訪醍醐寺時在冬日的午後,溫暖的陽光灑落,漫步於寺中,看著林泉與辨天堂,清澈的池水之中映照著朱橋與天光,池邊的青苔也隨著光影的變化轉變出不同的意境,禪意十足。
再度造訪醍醐寺則是櫻花滿開的時節,繁櫻似錦,為寺廟妝點上活潑的氣氛,使得清幽的寺廟殿宇之間增添了一股魯迅所說的「緋紅的輕雲」。

使醍醐寺妝點顏色的豐臣秀吉應該是不懂佛法的,對他來說,這裡的山景適合目眩神迷的櫻花,管他甚麼佛門清淨之地,只要符合他的美感體驗就好。

當我們駐足在每株櫻花樹之前,都醉心於其不同的姿態,完全忘記自己是在一座寺院之中,只剩下眼前的櫻花和心手相連的我們,能夠感受到多少佛法我不知道,但是櫻花增添了我們的美好回憶。
據加藤廣在小說《秀吉の枷》之中的情節,秀吉雖然有不少的妾室,但是北政所,也就是寧寧才是他的最愛,花費大批的精力和財力在醍醐寺廣植櫻花,為了與寧寧感受以往的美好情懷。

小說的情節是真是假無法確認,但是我們不用像秀吉一般,無須等到臨終時就可見到醍醐寺的櫻花,在盛開的櫻花下一起欣賞這片美景,櫻花的粉色,不是單純的一種,而是具有層次性的差別,有些櫻花雖然具有數百年的歷史,但每年只剩開幾天,用盡一切的力氣恣意地展現,搭配上刻意修剪的樹枝,使得每一株的姿態與景致都有可觀之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