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領袖
11年的6月底,從桃園機場出發到上海,準備參加在上海由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和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合辦的「亞洲藝術、宗教與歷史」的Summer Seminar,22號晚間五點多到了上海浦東,天空烏雲密佈,開始下起了雷陣雨,本來打算搭巴士慢慢晃到五角場,再走進復旦大學,但看天氣情況還是搭上了計程車。
計程車一路從機場往市中心駛去,彷彿在競賽一般,加上車窗沒關,強風灌入,我的頭髮有如擦髮膠般翹了起來,半屏山屹立不搖,計程車進了黃浦江下的中環祥廕隧道,下班的車潮使車速變慢,隧道內司機仍然不開冷氣,外面的廢氣一陣陣的傳入,濕熱的空氣使我流汗,頻頻拿起紙巾擦汗,司機這時才打開空調,關起窗戶,並開始聊起天來:
「剛剛我開得那麼快是為了把車的電瓶充飽,不然車可能開到一半就停住了。」
「這個電瓶你用了很久了嗎?」我問道。
「我才買了半個月就這樣,馬的,我以後再也不買中國製的,如果車在浦東機場就壞了,旁邊什麼修理場都沒有,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所以我才一直開快車,進市區壞了還找得到人來修。」
我又問了一個問題:「所以你以後要改買外國製的嗎?」
「在中國什麼都說不得準,東西中國製的當然不能買,即使外國人在這裡製造的東西也不能相信,那些老外就欺負我們,你看本田汽車在美國一個小零件壞了就把全部的車召回,但在中國它根本不理你。」
車子逐漸走進市區,我想把司機越顯憤怒的情緒拉回來,開始說起旁邊的樓房多麼新穎,讚美每次來上海都越來越進步,沒想到這時電瓶似乎開始展現出它的「中國特色」,整個車子頓了一下,幸好沒有熄火,司機的情緒更加高張,開始上升到歷史與民族情緒:
「樓房蓋那麼高有什麼用,腦袋裡的東西也沒有改,人民也得不到好處,而且以前我們窮歸窮,在毛澤東時代,沒有人敢欺負我們,現在美國、日本不說,連越南、菲律賓都佔你便宜。」
相當具有世界觀的司機,對於國際情勢瞭若指掌,不過,他所說的和09年在中國廣為流傳的一條手機短信十分相似,具體的反映了當今的時代特色:
中國醫學科學院成功克隆(複製)毛澤東,各項生理指標處于其50歲水平。新聞發布後引起強烈反響。奧巴馬立即聲明:美國在三天之內廢除與臺灣關係,並撤走在亞洲的一切軍事力量。日本首相于當天下令炸毀靖國神社,承認釣魚島是中國領土。國內24小時縣級以上幹部退繳贓款980萬億;全國股市一片紅;房價下跌60%;13億中國人民再次唱起了: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余華最近在中國被禁,在台灣出版的新書《十個詞彙裡的中國》,其中討論到「領袖」這個詞彙,評論了這個短信所反映的社會現象:
很多人開始懷念過去的毛澤東時代,我想他們中間的大多數可能只是懷念而已,並非真正想回到那個時代。……當時的中國其實沒有階級的存在,所以這樣的鬥爭僅僅停留在口號裡。
今天的中國完全不一樣了,激烈的競爭和巨大的壓力讓中國人的生存像戰爭一樣……價值觀的改變和財富的重新分配造成了社會分化,社會分化帶來了社會衝突,今天的中國已經真正出現了階級和階級鬥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