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
11年2月的台北:晴光市場、大橋頭與延平北路
10年底從成都離開後,回蒙特婁的前夕,到台北和妳一起跨年,今年有個特別的意義,不在於民國100年,因為民國對我沒有太大的意義,對我有意義的是親情與愛情,讓我遠離蒙特婁白花花的雪地和四川濕冷的天氣,台北的天氣雖然也濕濕冷冷,但陰霾的天氣不一定會使人感到難過與寒冷,只要有親蜜的感覺,天氣的問題並不會太令人在意。
從陌生的城市、機場,跨越國境,回到自以為熟悉的地方,卻覺得一些原素漸漸的遠離,來到以往走過的地方也覺得有點陌生,當我們走入士林夜市時,我忍不住的拿起相機拍起周遭的環境,有點像觀光客似的覺得這裡已經與自己有點隔閡了。我們還是走到以往曾經造訪的攤子,味覺的記憶依舊,卻還是有種特殊的陌生感,混雜著熟悉。
在11年的二月,我又從地球的一邊,回來找妳,妳在台北找到了新工作,展開了不同的生活,住在上班地點的旁邊,這裡與我熟悉的東區不同,我在那裡住了十五年,上學、生活都在那裡。如今,我陪你在中山北路與民權西路附近,逐漸去熟悉一塊以往較為陌生的地方,在中山區與大同的交界處,每天當妳十二點多上班前,我會帶你散步到附近的餐館,希望妳在上班前有個好的開始,從撫順街的廣島燒、錦州街的大和日本料理,或是到晴光市場買料多皮薄的紅豆車輪餅,還是走遠一點到大橋頭附近,吃延平北路三段上的筒仔米糕。
最近,延平北路三段附近的商家合作起來,有意推廣附近的美食,延三夜市和士林夜市那種攤販聚集的場所不同,其實只是延平北路兩旁的商家,由一些開業數十年的老店,像有名的老牌筒仔米糕、鮮肉湯圓、葉家五香雞捲或是隔壁的燒麻薯,重新規劃和發展這邊的美食特色,這裡在東區發展起來的過程當中,在城市規畫與建築更新的步調中得到較少的關注,街道大多是五六○年代或是更早的建築,雖然有些老舊,卻顯得古意,它是那種尚未被整頓前的市容,沒有刻意和累贅的設計,也不是一塵不染的乾淨空間,帶點油膩、不是太乾淨,卻帶著點親切和草根的感覺。
晴光市場也是個特別的地方,在中山北路與農安街口的晴光市場,應該是最早台北舶來品的集散地,五、六○年代時第七艦隊的美軍還駐紮在台灣的時候,中山北路上都是美軍經常光顧的PUB,晴光市場就成為外來物品交易的地方,幾十年過去,這裡流行的舶來品已大大遜色於東區的百貨公司,現在所販賣的商品流行感已經不高,反而是它的小吃較為吸引人,像:晴光意麵、姑嫂麵,或是新開的紅豆餅。
住在這裡的每一天,我分別帶妳去吃不同的美食,除了熟悉陌生的台北,也在台北創造新的記憶。城市的歷史總是蘊藏在不經意的地方,即使在不斷的重整與建設當中,踏過腳下的每一步都會告訴你它背後的身世,我和妳,在這裡踏出新的生活經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